宏觀與微觀
宏觀與微觀
這兩天看了一篇文章及一段影片讓我就像 開啟 Google map Zoom out 功能一樣。忘了是誰說過,人生在世只要學會 Zoom out 跟 Zoom in 就可以很踏實開心的過一生。我的解讀是具備宏觀的視野和微觀的專注。前者能釐清方向,而後者則可以讓你不致分心,加起來就是仰望星空的同時,也記得腳踏實地。前面廢話完,這兩個分別是MMDays 的別把隨機當必然以及Ted talk 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時間都有點久了,晚上睡不著連來連去就點進去看,沒想到看完腦海中冒出很多想法,就決定把思緒理清楚寫下來。
別把隨機當必然是我在 Google 「Machine Learning」時看到的,整篇文章講的就是,我們往往將隨機發生的事當作是長期趨勢的必要因素。文中舉的例子是我們很難去預測瀑布或河流中的一滴水滴在下一秒鐘會流向什麼方向。但是,我們卻能準確地知道這些由數不出小水滴的瀑布河流最後會留到什麼方向。作者又舉了個例子,我們連長遠的股市趨勢都看不清楚,又怎麼能輕易的相信那些財經名嘴微觀的分析?簡而言之,人類的智慧與能力有限,可是我們卻是無知的。
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這部近20分鐘的影片則是由一位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授”試圖”利用他在課堂上教授的商業模型,衡量一個人一生的價值。這本書其實有出版,但是我有點懶得看完,就直接看影片了。人生很多選擇似乎看起來都適用商業模型去分析、做判斷,但是人生的價值可以衡量嗎?為什麼要衡量?如何衡量?講者經歷過癌症、心臟病等接近死亡的經歷,他得出一個結論:上帝並不需要統計學家或會計師,所以他不是用世俗的觀點去衡量一個人的人生。
到這裡,這兩個想法有了一個共通點:人類智慧有限,所以當我們試圖去理解”What’s going on? “時,人類,也就是我們,往往會用我們已知的模型或者隨機出現的徵兆去拼湊我們理解的世界。講的再清楚一點,今天你的女朋友說她沒感覺了要跟你分手,你嘗試回頭去找出有什麼可能的徵兆或事件導致今天的局面。好,你列出了好幾點,以為懂得如何維繫感情,沒想到下次還是一樣。感情只佔人生的一部分,但是我們必須去體認到,我們的智慧有限,有些事,真的不是你能控制。
或許就如同MMDays 說的,微觀的隨機是造物阻止我們去探究真理的一種方式,但到人類誕生以來,我們似乎又以一種看得出趨勢的步伐前進。
昨晚,這篇原本的結論是:在人生的旅途上迷惘,別忘了 Zoom out 再 Zoom in 一下。
結果今天走路回家越覺得你能輕易的分辨出宏觀與微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