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ers' Day #4 ,一週年心得

Dreamers' Day #4 ,一週年心得

按:Dreamers’ Day 台大網路創業社群在今天滿一周年。很感謝當初凱迪有記錄下來,讓我們到現在還能記得回味。以下心得算是我這一年來不管籌辦活動或是在網路圈中的一點感想,與大家分享。另外這一篇是當天的攝影師,也是我的好朋友 Gary Lai 的從成大學生的角度發表的心得。

離開 Gabble 差不多一個月了,這一個月我幾乎都沒有出現在任何網路圈的活動。在這之間有跟我聊的應該都有知道原因,Gabble 整個公司計劃到美國闖蕩,但是一來我學業未完成,二來我不像 Kenzou、Brian 處理完兵役問題,出國這件事有那麼一點麻煩。最重要的是經過這8個月來的闖蕩,我才真正深知自己的不足,不管是在能力、態度或者創業的心態上都有太多要加強的地方,所以只好學魯夫 3D2Y 。離開當然會不捨,但是人生只能往前看,再多的不捨都只能放下。

回到正題,這次在籌辦 #4活動時,其實是我歷次以來最空閒時間最多的。離開 Gabble 我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學校,好好享受沒剩多少的青春,包括與同學鬼混、深度認識學妹等等大學生會做的事。不過,反而是這種閒閒的日子讓我在籌辦起來少了點緊張感,再加上自認為已經辦過幾次一切駕輕就熟所以在發表了一週年回顧後顯得有點散漫。到了活動前一個月才發開始急起來確認場地、邀請講者、團隊。雖然最後還是順利辦完,但仍有很不少地方可以改進:

  • Chirpy活動頁面被分享108次,1700多次點閱,一週年回顧的簡報1428次點閱。報名預計有47個人,實到40個。另外有7個是現場報名。比起 #2 #3 都少了約10個。原先就預期可能會比較少人,畢竟熱度跟新鮮感不像前幾次那麼高,但是當發現真的人變少時還是有不小的失落感。值得慶幸的是還是有約15~20個報名的是新面孔,表示這個社群還是有新陳代謝。

  • 宣傳沒那麼用心是事實,不過也做了一些些不一樣的嘗試:在政大宣傳,雖然效果不彰。利用Mailchimp 發送 EDM 及活動相關資訊(E-mail來源是前兩次報名的資訊),開信率大約在40%左右。剛好滿一周年,所以也做了份一週年大大小小事情回顧的Slide 在活動前獲得一些關注。最後就是請同學在台大創創學程的Facebook 宣傳,不過沒有事後追蹤不太清楚成效。

  • 100元報名費不多不少,一方面是為了確保參加活動的是真的有興趣,二來也是負擔場地的費用。我也要特別感謝我系上的岳主任,從 #1 就大力支持,特別讓新洞咖啡館開放晚間營業一天。該場地真的蠻適合辦類似的活動,方便大家走動交流,還有一個小舞台。小小的缺點就是投影幕、投影機要自己想辦法,這對Dreamers’ Day 來說有點小麻煩,畢竟我們不是校內社團,無法輕易的跟學校租借(Chirpy 社團沒申請成功真是太可惜了orz)。

  • 其實這三次有時候都會出現好累、好煩噢,下次我不要再弄了的想法(ps 我和Brian的分工是他負責每次的小聚,我負責半年一次的活動),可是每次結束後,我都會開始思考下次怎樣會更好。 譬如,如果有下次就可以弄個衣服、現場免費供應啤酒之類的,當然這就需要有公司贊助,之前有想過用 Gabble 贊助,但是後來我就離開拉~下次有機會真的可以稍微變化一下,有點新意。

  • Lecture是#2 開始嘗試的,當中的人選是我負責邀請的,人選必須要符合兩個條件:1.已經畢業。2. 台大學長/姐。這次原先有找台灣網路圈蠻知名的 Designer Leo Lin ,台大國企B90級, iCook 界面設計,現在和朋友創立五木一子,作品有 POP 。但是學長太忙排不出時間來。另外一位是台大資工畢業的學長,Chaochi Chang ,Flirq 的創辦人,不巧學長他早在一個月前就訂好機票去日本玩了。

  • #4 的三位講者,Max、Konois、Kenzou 都是業界知名的前輩,剛好我也與他們算有一點點交情。Max 從#1 就很支持,也從不吝於給我們這些學弟們分享經驗; 謝老闆(我都習慣這樣叫他) #2 之後我就陸陸續續有機會和他接觸,他在創業中面對的問題和經驗真的值得我們去瞭解和學習。Kenzou更不用說了,和他一起打拼奮鬥8個月,我相信他在這幾年有不少能夠和我們分享。

  • 不負責任建議:9組有點多,的確,下次希望能夠壓倒5~7組左右,讓大家有更多時間交流互動。雙向交流對社群的發展比較合適,如果只是一直聽別人講,到後面大家感覺有點沒勁。不過在這邊也要鼓勵大家多參加小聚,小聚的形式更輕鬆,更能增加熟悉度,而且兩到四周就一次,其實頻率剛剛好,如果不是跟女生約會,那就來吧,反正你也是在電腦前當宅男..

  • 活動的資料記錄其實很重要,包括活動相關資訊、活動照片、講者的簡報、現場錄影。我自己有機會當講者,也認為這些資料對於講者或是參加活動的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紀錄。這一次有收集講者的簡報,照片也快上傳,最重要的是這次有錄影,還分別從兩個角度拍攝,只是還沒剪好,一完成馬上上傳!

  • 在這邊謝謝我兄弟的女朋友們Penny、Annie、Yully、Youlanda,每次都義務幫忙當櫃檯跟接待,感謝。還有新洞咖啡店的店長、店員,小週末還要為我們加班,謝謝!

  • 有人提到是不是該找人接棒了?沒錯,我和Brian 沒意外的話,他下學期要去美國,我這學年就要畢業。我們都不想因為這些原因而讓 Dreamers’ Day 中止。而且就我不負責任觀察,社群內的年齡普遍偏高XD,很少有大二、大三的。所以,如果你有興趣、有熱誠想要負責社群內大大小小的活動,或者你有推薦的人選,拜託拜託告訴我,你可以在這邊留言,加我FB好友,不然寄信給我也是可以 : [email protected]

這兩天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麼初衷給我和Brian動力這樣一次次弄這些大大小小的活動,在這次Demo 的過程中我好像找到答案了。聽到上台的團隊在Demo 的過程中提到因為參加過DD 因而被鼓舞讓他們把Idea做出來,像是敬庭的 Carpo、世恩的 Qsearch 或者是在 #1認識彼此的 Chiry 第一代團隊。我不敢過分邀功,但是聽到後還是覺得這個氛圍就是我們的初衷:「參與成員多為充滿熱誠、理想的台大學生,努力讓把自己的想法化為能夠創造價值的產品。」

台灣的環境很差,但我們會一直努力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