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elon 2014 參賽心得

Echelon 2014 參賽心得

六月中我們團隊前往新加坡參加 Echelon 2014,回來後將一些心得記錄下來。

Echelon 開始由一群新加坡大學生舉辦的活動,後來參加人數越來越多就直接成立公司,其中較為人知的是關注亞洲網路科技的媒體 e27。Echelon 分成三個階段:線上申請,你需要填一份申請表單讓主辦單位清楚你的產品是什麼有沒有潛力; 通過後在亞洲一些城市會舉辦 Satellites ,一個城市約10隊上台用英文 pitch ; 然後各城市選出一名優勝隊伍前往新加坡參加總決賽。台北場的優勝隊伍是 Qsearch,我們則表現普普,不過最後也被邀請到新加坡參與 Exhibition.

什麼階段適合參與 Echelon

參與是指能夠從中建立 network 或是找到潛在合作夥伴甚至是簽下客戶,如果只是躬逢其盛、開開眼界不在此討論。 話雖如此,但能通過前面兩階段篩選的團隊都有一定水準,不過若要極大化參加效益就要考慮到團隊及產品的狀態。

  1. 如果你那是10組有上台 pitch 的團隊,你一定要參加。能向1、2000人直接 pitch 你的 business,比起在攤位被動的等人來了解你的產品效果好太多了。
  2. 有 traction,來這場合和平常接觸不到的投資人建立 connection。像是BeMyGuest 這團隊很早就募到 Seed fund,這次來就是為了下輪做準備。
  3. Startup是你產品服務的目標族群,像是 Qsearch - Google for Facebook 能精準幫助廣告主找到目標族群的服務,pitch 一結束就有團隊來找他們洽談,也有媒體代理商聊合作。

如果你只是剛做好產品,還沒找到 product market fit 我建議是把這錢跟時間省下來。一來來參加的大多不是你的客戶,二來要參加準備完全真的要花不少時間。

下次如果參加要做什麼準備

好,如果你的階段符合上述三種其中之一,又剛好獲得主辦單位、評審青睞,要做哪些準備不致空手而回:

  • Pitch : 這是最重要的,不管在 Satellites 或是 Launchpad,一個好的 pitch 的影響力絕對是超乎想像的。今年 Launchpad 的10隊伍每隊都有一定的實力,沒有那種特別差的。聽 POP 的 Ben 說,幾乎有 Accelerator 出來的等級。
  • Meeting:e27 有開發一個 database 讓startup, investor, mentor等等上去新增資料。有點類似 Linkedin 的概念,你可以到處找有興趣的團隊或投資人,直接在線上跟他們約 meeting,然後在會場有 meeting room 或是開放business 空間可以使用。這件事最晚要在活動前兩周做才來得及。
  • Attention:如果沒辦法上台 pitch 或想要吸引更多曝光有什麼做法?你可以參考 Qsearch 把想要傳達的資訊印在 T-shirt 背面,或是像Glint 在人人會去的廁所吸引目光。
  • Follow up:這是基本功,但是要做好真的不容易。第一天結束後就看到 Qsearch 的Business Development Roger 把做好記號的名片做分類,依照優先緩急寄 follow up 信。不要像我,全部混在一起到最後根本搞不清誰是誰….

看看東南亞,想想台灣

這次 Echelon 參與的團隊主要以EC, 廣告, 旅遊相關為主,剩下的還有一些像是 iChef 或是我們這種 sports, 及教育相關的。千萬別以為台灣在網路科技這塊還領先東南亞很多,光是英文能力這點上就打趴很多台灣團隊,更何況如果是以薄創新的產品為主力,我們的 Home Market 也沒人家大,優勢在哪真的要認真思考。 另外有好幾個新加坡團隊和我們聊天時都談到台灣人才的薪水,聽完後的反應都是要我幫忙在台灣找人,因為實在太便宜了!我想可以發展第二事業了:幫外國人在台灣build a remote team. 新加坡薪水約是台灣的三倍,物價則是1.5倍,而且當地的優秀人才首選是政府單位,其次是外商在亞洲的總部,最後才有可能是新創公司。 Startup 找人非常困難,所以得要向外徵才。

除了 Echelon 外,我們也有拜訪當地的一間加速器 - JFDI。不大,但是可以感覺到生產力很高。門口有一個咖啡吧,來的人可以免費點一杯咖啡在開放空間和人聊聊。除此之外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在 Workspace 裡的投影幕,直接把各個團隊的狀態公佈。包括找到第一位顧客花的時間, 什麼時候第一筆收入,traction 在多久前出來,所有的數字都在投影幕上一覽無遺。這些數字會根據每週團報告的狀態更新,所以團隊壓力很大,但也會更積極奮戰。

後記

我們團隊這次的狀態其實並不適合參加 Echelon,除了做 Sport and Basketball 這個題目那裡的人都不太感興趣外,我們也沒有做足準備。對比一起前往的 Qsearch ,我們根本就像是去觀光的。不過也算是開開眼界,了解是如何舉辦一個國際性的大型活動,了解到東南亞其他團隊的水準,順便去看我在那邊實習工作的親妹妹,也算值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