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個體系,而非只是一個團隊
建立一個體系,而非只是一個團隊
2001 - 2014 這十四年來馬刺隊的平均勝率超過六成,拿下了四座 NBA 總冠軍。前幾周在各籃球社群網站上很多人轉貼的一部影片可以說明為什麼馬刺隊能夠在競爭如此激烈的NBA 保有強大的競爭力:建立一個體系,而非只是一個團隊。差別在哪裡呢?球員會來來去去,教練、經理也可能會變動,但是體系不會。馬刺隊不追球星,找的是適合這個體系,能在這套系統中發揮出100%以上實力的球員。Kawhi Leonard, Danny Green, Splitter 在其他隊可能連替補都排不上,但是一到馬刺體系打球,就展現出超乎預期的成績。其中 Leonard 更是從2011 年不起眼的第十五順位一下子攀升到總冠軍賽最有價值球員。連 Kevin Durant 都說他的高效完全靠體系。
我帶過系籃,現在兼任台大校籃助理教練,很多時候經營一個 Business 就像經營一支籃球隊。球員像是 employee、總教練是 CEO,共同目標就是贏球(賺錢),狀況一樣都有高低起伏,也會遇到發展瓶頸。我常在想既然如此相似,類似馬刺的做法能不能套用在 Business?去建立一個體系,讓在這個系統裡的員工只花 60%的時間就能產生出超過 120%的價值。
Treehouse 一周只上四天班卻創造 120% 的秘密 這故事給我很多的想法,文章裡面提到的秘密是有效利用工具、利用四天上班吸引優秀人才以及新的工作模式(非同步溝通)。但是仔細思考,其實就是以嶄新的思維建造一個體系達成不可思議的成績。如果不是因為思維改變而採用新的工具,也只會重蹈自強運動的覆轍 ; 也是因為相信讓腦力生產者處在一個不被打擾的工作狀態才能發揮最大產值而採用新的工作模式; 最後則是把因為前兩者創造的優勢拿來來吸引更優秀的人才加入。這就是一個體系,不是改變制度這麼簡單,而是包含思維精神、建立制度與執行調整。
如何建立一個體系呢?說實話,我也還在嘗試,不過還是有些做法可以和大家分享討論:
Know your business well : 做外包的公司和做產品的很明顯適合的體系就差很多; 做廣告的和做 EC 的也不盡相同。了解你的 business 有那些遊戲規則,那些規則是可以挑戰的,那些是暫時無法撼動的。唯有認清楚現況才有能力做戰略規劃,訂下優先緩急讓資源最大化。
藍圖、文化、思維、中心思想 :在馬刺的戰術系統裡沒有一套戰術是規定要怎麼跑的,都是根據一些原則、依照防守者的站位協防做動態調整。同樣的,在創立一個體系時,不可能預想到所有的狀況,因此要有一個不管是藍圖、公司文化或是中心思想也好讓所有人可以根據這些原則隨機應變做出最符合公司利益的行動。
拿開絆腳石:在這套系統裡,一定會有不適應的人。有時候不是他不夠優秀,就真的只是不適合罷了。為了整體利益,請果斷移開。就像馬刺隊一樣不追明星,找的是適合這個體系的。
To improve is to change, to perfect is to change often:沒有一套系統是完美的,除了不停的做 trade off 外,這套系統也是動態的,調整到最適合當下的情況。畢竟,在這快速變動時代最需要的能力就是對過去深信不疑的產生懷疑,然後改變。
上述的方法是我正在敝公司及校籃嘗試的,也許方法不適合每個人,不過我相信精神是一致的。努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用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