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輸贏不用怨嘆
一時輸贏不用怨嘆
台股上萬點後,謝金河寫了一篇文章說明其實未來台灣產業前景堪憂:電子產業業在這一波牛市中並沒有搭上漲潮,相反的反而曝露的疲態。說是疲態還算樂觀,用關鍵時刻比較適合。部落客王尚智在文章「電子業的好手們,快跳槽去吧!」中提到三大指標:
HTC在2015年底,可能就將面臨「帳面數字都做不出來」的窘境,明年甚至將可能正式同時面臨「生產外移、股權收購、資本重組」的挑戰,營運大限要開始啟動準備。 聯發科、台積電的國際市場客戶競爭,將同時來到前所未有的「空前最緊迫」。 八成以上的其他台灣電子產業,則在大陸競爭對手掌握市場主要勢流動能的壓縮之下,都將陷入基本獲利的苦戰。
萬曆15年
萬曆15年是平淡無奇的一年,沒有什麼特別的天災人禍,也談不上明朝滅亡的起點。正是從這一年開始,黃仁宇一步步帶領我們了解明朝的歷史,也告訴我們一個歷史上不停重複發生的事實:時勢造英雄易,英雄造時勢難。台灣正走到 這樣一個關鍵點上。過去二三十年電子業帶給我們的榮景,正阻礙著我們產業的進化。當中國把產業的上下游整合完成,挾帶國際資本、收購最新技術,已 經台灣的電子產業打的股價直直落。這是一股不可逆的浪潮,你選擇站在浪頭上還是被浪沖走?
1997金融風暴&濕婆神
1997金融風暴台灣沒受太大的影響,南韓則是受了重創,排名居前的20家企業集團中已有4家破產。因為這次的金融風暴,導致南韓許多產業已無法循過往的方式獲利,面臨到強大的生存危機。他們沒倒下,反而是因為在百廢待舉中能夠以更低的機會成本嘗試產業升級創新;能夠不用遷就既有架構升級基礎設施。這是危機就是轉機最佳詮釋。一時的輸贏起落不是最終定論,歷史的洪流不斷地示 範經濟循環、產業洗牌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人不信印度教,但是濕婆神代表兩個名詞或許是一樣的:破壞及重生。